书论
黎向群
丙申新春,余收到的首份礼物,就是如影兄新著《煮墨论道:曾如影书法杂谈》一书。欣喜之余,捧读数遍,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,感慨良多。
此书收集如影兄近十年在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四十馀篇,分为《个案研究》《书坛对弈》《网络评弹》《书事杂咀》四个篇章,内容丰富,资料翔实,图文并茂,言之有据,文理清晰,观点鲜明,笔锋犀利,文字优美。文集涉及雷州地域书史、关注当代书坛。涵盖了整理研究、教育教学、展览评审、网络传媒以及硬笔书法诸论题。可见,如影兄涉猎之广,研究之深,用功之勤耳。
如影兄虽不是科班出身,但兴趣却在书法研究上。近年,他专注于雷州书法史的资料蒐集、整理、研究和出版工作,并对地域书法渊源及乡贤书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。《个案研究》篇收录《雷州书法述略》《白玉蟾其人其书》《白玉蟾生年考》《陈昌齐及其书法》《陈乔森其人其书》等文章,就是他的研究的成果。岭南偏于一隅,书家不事张扬,鲜为人知。
近十年,余致力于岭南书法篆刻史及个案研究。2008年,出版了《岭南历代书法名家》、《岭南篆刻》及在《信息时报》艺术周刊开辟专栏,着力弘扬岭南书法篆刻艺术。白玉蟾、陈昌齐、陈乔森、吴霏、梁成久等名贤也在研究范围。综观中国书法史,我们岭南有几个书家能跻身此列,埋没于乡野者,不乏其人。因此,如影兄做乡贤的书法的挖掘和研究,填补雷州地域书法史的补白,实乃功大莫焉。
余喜读其《个案研究》一篇,更多的是对《书坛对弈》、《网络评弹》、《书事杂咀》等篇章感兴趣。雷阳文化深厚,人杰地灵。如影兄生于雷州,长于雷州,他具备了敢言的特质,具有影响力的依然是他的书法批评文章。
信息网络建设所引发的信息革命,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。它既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冲击,同时,也利于书法艺术的传播。《书坛对弈》篇,就当代的书法发展、书法教育、书法展览、评选机制、书协建制、硬笔书法等热点话题,通过媒体网络与书法名家面对面、零距离的对话交流,进行深度的探讨。这些论题皆关乎当前书法健康发展取向,从而反映到他们对文化的一种担当与使命感。《网络评弹》、《书事杂咀》篇,即对当下书法网络建设、流行书风、基层协会、书评、书坛影响人物评说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,其建言针砭时弊,批评到位,直指现实。
面对热闹非凡、浮躁不已的书坛。作为
王学义一个书法批评家,我们除需要深邃的思想、广阔的胸襟和敏锐的目光外,既要深入传统、深入生活、接触现实,还要加强对书法史、哲学和美学的认识,正本清源,践行大道。